實在沒有時間寫文章
轉錄一下寫得好的
我們和平訴求 昔日劉校長在哪
2008-11-08 中國時報 【江慧真/特稿】
一九九○年五月,清大爆發獨台會「共諜案」。當時調查局未知會校方,直接衝進校園,帶走涉嫌叛亂的歷史研究所學生廖偉程。調查局的莽撞,惹得清大校長劉兆玄大為光火,不但親自寫信給法務部長呂有文抗議,抨擊司法體系行為粗暴,更要求法務部「給個說法」,展現學者風骨,至今仍為人傳頌。
十八年後,時空轉換,學生關心時政,走出校園來到行政院前廣場。
超過兩百多位的大學生中,不乏研讀法律的學生,兩天來經由網路串連,由教授偕同坐在行政院前廣場靜坐。靜坐的訴求很簡單,只是不解陳雲林訪台各地警察維安行動粗暴,是否有執法過當之虞?並要求政府應化被動為主動,盡速修正「集會遊行法」。
學生的訴求很單純,希望政府正視執法過程的缺失,把多年來藍綠牽扯不清、解決不了的惡法「集遊法」,重新理性檢視、減低危害人權的爭議。但學生的手段卻太倉卒,網路串聯完就上路,忽略了訴求的合法前提,抗議的聲音撐不到兩天,即遭警察強制驅散。
行政院堅持的立場是學生的集會未經合法申請,違法的活動當然應取締;學生的訴求是警察執法過當,學生卻未看到群眾抗爭同樣過激,當汽油彈、石塊滿天亂擲的時候,警察基於職責所在當然要維持秩序。
但是,行政院疏忽了警、民衝撞事件逐次升高的時間序,學生發起靜坐時,是看到陳雲林抵台時從機場到圓山飯店的過當維安,已經影響到正常人民出入機場的便利;是看到警察維護在國賓飯店裡的貴賓,卻嚴格禁止附近唱片行播放〈台灣之歌〉。
當街頭衝突升到最高也最失控之際,學生安安靜靜地坐在行政院前,沒有喧嘩,沒有暴力。但是,同樣的,沒有行政院任何人理他們,直到陳雲林離開台灣,返抵北京。
劉兆玄身為最高行政首長,曾為學生大家長的大學校長,應該是歷任行政院長中,最了解學生表達單純正義的人。群眾運動的多面相,學生在第一時間中未必理解,劉揆可以理性冷靜地告訴學生,「這幾天街頭的紛亂,造成你們的不安,讓我也很不安,但是,請你們也要體會,一個法治國家,不可能容許群眾在街頭流竄,遑論亂擲汽油彈。」
遺憾的是,劉揆並沒有出面。三十多小時的靜坐抗議聲中,學生們只聽到行政院祕書長薛香川叱喝「以前學校學的學到哪去了?」對於十八年前,強力捍衛學生、要求程序正義的這位清大校長,沒有以昔日大學校長的身分,露臉和學生們長談民主,恐怕是這場靜坐的最大憾事。
[文章] 廢除集遊法以外 / 廖元豪
整個「圍(城)陳」事件期間,我幾乎都沒有跟上時事進度。沒看電視,報紙只是瞄過一下。所以本來覺得沒資格說話。
但知道柏儀他們在行政院前靜坐抗議,主張廢除集遊法,我卻開始不安。
不安什麼?不安的是:在當前的輿論氣氛下,這實在不是主張「廢除集遊法」的「政治正確」時機。輿論甚至可能讓「集會遊行權」與「言論自由權」被污名化。而「警察權」則找到借屍還魂的機會。
尤其有「某些」現在嚷嚷廢除集會遊行法,並批評政府與警方濫權的人,從前對「廢除集遊惡法聯盟」、樂生、紅衫軍、2004連宋抗爭的示威,可都是主張”Law and Order”的。真讓人有點兒不想跟他們沾邊。我甚至認為,他們是讓「集會遊行權」跟「廢集遊惡法」的訴求被進一步污名化的元凶之一。
但正因這個訴求已經被污名化(昨天偶然聽到一個電台主持人痛罵靜坐的學生,說這些學生以前在民進黨執政時從不主張廢止集會遊行法...他一點兒也不知道有些學生可是因違反集遊法而被判刑的...信口開河莫此為甚),或是被忽略,我們才該說些話。
第一,我完全同意政府可以,而且應該管理交通秩序,保障人身安全。為保障一個人的人身安全,把千千萬萬人隔開,在「必要」時是可以的。美國總統派遣軍隊,保護黑人學生進入原本都是白人的學校就讀,就是一例。
所以,如果警方真的擔心群眾侵犯陳雲林的人身自由(的確也不是無的放矢),畫出管制區,讓群眾的抗議能被他聽到看到,但卻「打不到」。在此範圍內,警方的管制百分之百OK。
但逾越這個範圍,就過份了。警方只負責維持秩序,保障安全,不負責「取悅」—即使陳雲林是「貴客」。
尤有甚者,警方有義務對示威者「提供適當場所」(釋字445號解釋),讓他們抗議。這個「適當場所」不是說給他們一個深山或偏遠的草原,讓示威者自說自話;而是某種「有效傳達意見」的地方。所以,如果隔得太遠,禁制太多,讓陳雲林享受到「安靜舒爽無聲空間」那就是過份。(前述美國軍隊護送黑人學生入內,禁止白人騷擾;但白人在旁邊圍觀與舉牌抗議,仍然可以。當然,當「強勢」圍觀群眾這麼多時,會不會對「弱勢」造成不當壓力,那是另一個問題。至少在陳雲林案不是這樣)
第二,集會遊行法該廢,但跟本次事件未必有絕對關聯。警方的許多措施,即使沒有集會遊行法也可以做(如:劃定交通管制區...法律依據是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逮捕攻擊的現行犯是根據刑事訴訟法;控制其他有立即危險行動的人,則可援引行政執行法);反之,警方很多莫名其妙的行為(如:強迫唱片行打烊停播音樂、沒收國旗),就算有集會遊行法也不能做。
集會遊行法之惡,在我看來並非因為它能鎮壓像這樣的大規模示威。事實上,真正規模夠大,而且有政黨動員的群眾運動,集會遊行法根本管不住。那都已經達到政治協商的階段(據報載,這次的集會遊行是由蔡英文與國安局談定的),哪是小小的警察決定的?
集會遊行法的可怕,在於連三人、五人、十人、二十人、四十人這類不阻礙交通也不妨礙他人安全的「小行動」(就像樂生在景美人權園區,甚至像「反高學費聯盟」在教育部),也可以動輒解散、起訴、判刑,而沒有任何有效的救濟管道。所以,一定要廢除、廢除、廢除!
所以,要想真正矯治警方濫權,重點「不只是」廢止集會遊行法,而是同時要給警察人員更平衡(人權、比例原則)的訓練—不要成天抱怨什麼「過猶不及」、「難以拿捏」,這本來就是執法人員該做的。
第三,面對大規模的政治示威,該怎樣執法應該是「高層」的政治決定。當「上級」或「政治部門」擔起責任,有清楚的方向,基層員警的執行自然可以坦坦蕩蕩,不卑不亢。但若高層龜縮不出,一切都說「讓現場指揮官全權決定」,那警方當然陷入動輒得咎、進退維谷的局面。你怎能要層次這樣低的行政官員,負起「政治責任」(驅散與否還會扯到愛台灣、出賣台灣...)?
反之,如果是政治性較低,或是規模很小的集會遊行,請警方拿出「專業」來權衡「人權」與「秩序」,切記「比例原則」。別總是柿子挑軟的吃—人愈少,愈少政治性,你們愈兇!?
所以,對於這次事件「執法尺度」(過猶不及)的檢討,請「高層」政治人物自行承擔,而不要全盤推給地方或現場的警官或基層警員,那是不公平的—他們從沒被教育過如何權衡,不知怎樣面對標準不一、七嘴八舌的媒體批評,更不確定到底高層事後會怎樣評價他們的行動。
第四,發起、鼓動、帶領群眾的蔡英文與民進黨菁英,該勇敢承擔後果。蔡主席應該勇敢地說:「集會遊行首謀?抓我蔡英文一個!」千萬千萬別把責任推給「黑道」、「不認識」、「不聽命令」的基層群眾。太殘忍了!這簡直比2004丟下群眾不見人影(我不敢說「回家打麻將」,會被判誹謗)的連宋還離譜—起碼他們沒說群眾是黑道。就跟台南的王姓議員,帶隊出事後,就拼命撇清,好像自己很無辜被群眾帶著,又很努力制止「暴民」似的。要帶領群眾,就請向群眾負責。出事就撇清,他們是工具?是肉食者吃剩的骨頭?
台灣四百年來未有之尊嚴
石之瑜論壇
《蘋果》刊出一整版對馬英九兩岸和解政策之質疑與批判,萬變不離其宗的就是對台灣主權受傷害的顧慮。然而,兩岸邁向和解,中華民國體制在台灣60餘年的傳承,將不再是任何人圍剿或割捨的對象。台灣人民正享有400年來未有之尊嚴。
永遠渴求有人道歉
必先有加害者,尊嚴受傷害的感覺才合理。倘若加害者不存在,就必須直接面對自己的存在。然而,台灣人民若不能面對自己獨自存在的話,則只能仰賴想像某個加害者,然後將自己依附在加害者的對立面,透過挑戰不可能的目標,醞釀痛苦與悲情,來感受自己的存在。
台灣主權獨立的主張從來沒被接受過,但陳雲林來求和,放棄消滅中華民國的長期立場,迴避對抗,卻更駭人聽聞。他如果侮辱台灣人,說不定讓台獨作家們感到世界仍然是可理解的。慘的是,陳雲林不再侮辱我們,甚至小心翼翼,希望都不要刺激到任何敏感點。沒想到這更恐怖,顛覆了以對抗與受壓迫來自我認識的台獨。邀請陳雲林來和解的馬英九,就是摧毀台獨世界觀的罪魁禍首。
台灣的根本問題是悲情,不是陳水扁及其擁躉的貪污與暴力,更不是揮動橄欖枝的陳雲林包藏禍心。就算陳雲林跪下來對台灣人民道歉也沒用,像馬英九早就道歉過千百次,不是也沒用嗎?悲情的徵候之一,就是永遠覺得自己被挑釁,永遠渴求有人對自己道歉。10月25日大遊行自始無關施政不佳,而是兩岸和解後,台獨將失去一套被挑釁與被打壓的劇本所致。
從國共和解到兩岸和解,國民黨對北京從無讓步可言,國號沒改,國歌照唱,國旗沒降,國軍未撤,北京卻欣然接受兩岸現實,也接受馬英九是台灣最高領導人。這表示馬英九對陳雲林更毫無讓步可言,陳雲林絕無可能在台灣公然否定他是總統,也不可能否定中華民國體制。他甚至會避開名稱,間接的形同接受台灣的制度現實,而陳水扁與蔡英文則要推翻中華民國與推翻馬英九,甚至不擇手段利用貪污犯來達此羞辱他的目的。
失去悲情瘋狂煽動
向陳雲林示威或試圖傷害他的,其實是想刺激大陸採取打壓台灣的政策,因而可以讓台灣人民繼續悲情下去。當台灣不再被打壓,台獨反而更加因為悲情失去對象而瘋狂煽動對立。馬英九不喜歡被打壓,也不喜歡自己人民被打壓,所以致力讓兩岸相互打壓的場合無法出現。但是台獨淪陷在悲情裡,不能自拔,因而看不清楚,台獨一直都被尊重,馬英九對台獨向來尊重,也要求北京尊重,現在,北京就真的對台獨幾乎完全忍讓,但這竟然是台獨最不能忍受的。
製造悲情可以得意一時,但台灣將因為陷入悲情而長久建立不起自尊,變得日日夜夜要別人對自己道歉,別人也無法尊重。陳雲林對馬英九的尊重,遠遠超過蔡英文對馬英九的尊重,馬英九卻沒有覺得蔡英文打壓他,反而蔡英文覺得馬英九不尊重自己。可見,越是為破壞,自己就越覺悲情,豈能容許台灣人民接受400年來未有的尊嚴!
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
多說無益
大家都知道喝酒這件事對英國人來說有多重要
飯可以不吃班可以不上錢可以花光就是一定要去喝幾杯
在倫敦,當時6/1禁酒
管你多少人抗議
多少人堅決留在Tube station抗議
多少人在報紙上罵新市長
全部強制逮捕
誰敢說英國不民主嗎??
管你鬧的再大
全部強行逮捕
因為禁酒這是大部分人的心聲
因為喝酒會讓倫敦的市容更醜陋
相較之下,台灣人的民主
讓我覺得噁心
歸咎起來,我想"人"的原因很大
在台灣的社會裡,
一但你忍氣吞聲,就一定被人壓的死死的
當時紅衫軍的靜坐抗議
確實也是有些暴力事件,但是整體上來說還是和平的
但是光是這次陳雲林來台
電視上轉撥的
我都懷疑是不是天安門事件!!?
記者很辛苦,警察很辛苦
上班要去被車撞要被人用屎丟被人用棍棒打
人民也很辛苦
要忍受這些野蠻的行為代表自己的國家
那些打人丟雞蛋丟屎的更辛苦還要去扛雞蛋跟準備臭臭
何苦呢?
總歸一句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
四維不張,國之將亡
如此簡單而已
偏偏阿扁執政八年
自己不知廉恥
整個國家也被他搞到烏煙瘴氣
"我是被政治迫害阿 我只是拿了國家幾億的錢 來當我老婆孩子的奶粉錢"
"冤望阿!我的心永遠都向著台灣 多謝台灣人民一次養足我三代不愁吃穿"
在沉淪於藍綠的你爭我鬥
我只能感慨我的國家已經沒有世界觀可言
不知感恩,曾經台灣也令人驕傲過
時代會變,悲情不變
腐敗二字代表我國的全體政府以及人民的心
心灰意冷
這就是我對國家的態度